留言板

尊敬的读者、作者、审稿人, 关于本刊的投稿、审稿、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,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。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。谢谢您的支持!

姓名
邮箱
手机号码
标题
留言内容
验证码

中国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进展与启示

王雅梅 宋军阳

王雅梅, 宋军阳. 中国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进展与启示[J]. 小城镇建设, 2022, 40(7): 31-37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1483.2022.07.006 
引用本文: 王雅梅, 宋军阳. 中国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进展与启示[J]. 小城镇建设, 2022, 40(7): 31-37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1483.2022.07.006 
WANG Yamei, SONG Junyang. Research 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Optimization in China[J].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& Towns, 2022, 40(7): 31-37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1483.2022.07.006 
Citation: WANG Yamei, SONG Junyang. Research 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Optimization in China[J].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& Towns, 2022, 40(7): 31-37.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1483.2022.07.006 

中国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进展与启示

doi: 10.3969/j.issn.1009-1483.2022.07.006 
基金项目: 

国家林草局资助项目“秦巴山区春兰和蕙兰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及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”(编号:KJZXSA202114);陕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“秦巴山区色叶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”(编号:2021NY-055);国家林草局资助项目“秦岭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”(编号:2020070713);陕西省林业厅资助项目“秦岭色叶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”(编号:SXLK2021-0211)。

详细信息
    作者简介:

    王雅梅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助理工程师。

    宋军阳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教授。

    通讯作者:

    宋军阳,281168046@qq.com。

  • 中图分类号: TU982.29

Research 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Optimization in China

  • 摘要: 针对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、无序、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,不少学者已经对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研究,但研究结果相对独立,缺乏系统整合。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,从农村居民点优化理论、分布特征、影响因素、研究方法及优化模式五方面对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进行归纳,分析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,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启示。
  • [1] 刘彦随,刘玉,翟荣新.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[J].地理学报,2009,64(10):1193-1202.
    [2] 邹亚锋,谷香香,罗艺婷,等.采用安全韧性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21,37(12):271-279.
    [3] 曲衍波,张凤荣,姜广辉,等.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0,26(11):290-296.
    [4] 唐承丽,贺艳华,周国华,等.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[J].地理学报,2014,69(10):1459-1472.
    [5] 师满江,颉耀文,曹琦.干旱区绿洲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演变及机制分析[J].地理研究,2016,35(4):692-702.
    [6] 孔雪松,金璐璐,郄昱,等.基于点轴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4,30(8):192-200.
    [7] 王成,费智慧,叶琴丽,等.基于共生理论的村域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与实现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4,30(3):205-214,294.
    [8] 叶琴丽,王成.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集聚农户共生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:以重庆市为例[J].中国土地科学,2015,29(4):82-89.
    [9] 冯应斌,龙花楼.中国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[J].地理科学进展,2020,39(5):866-879.
    [10] 董晓璞,邓健,赵满兴.陕北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聚集度研究[J].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,2021,42(6):155-161.
    [11] 马晓蓉,查小春.陕南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——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21,28(1):307-314.
    [12] 谭雪兰,刘卓,贺艳华,等.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——以长沙市为例[J].地理研究,2015,34(11):2144-2154.
    [13] 黄亚平,郑有旭.江汉平原乡村聚落形态类型及空间体系特征[J].地理科学,2021,41(1):121-128.
    [14] 杨勇,邓祥征,吴锋,等.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演变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[J].人文地理,2019,34(2):116-124.
    [15] 李静,张平宇,郭蒙.吉林省村域尺度下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重组模式[J].地理科学,2021,41(5):842-850.
    [16] 马文参,徐增让.基于高分影像的牧区聚落演变及其影响因子——以西藏当曲流域为例[J].经济地理,2017,37(6):215-223.
    [17] 陈竹安,陈大凯,赵珂,等.数量化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江苏农业科学,2019,47(16):255-260.
    [18] 茄欢,李亚光.基于GIS的热带县域居民点分布特征及空间格局优化——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为例[J].中国水土保持科学,2017,15(5):78-85.
    [19] 陈振杰,李满春,刘永学.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[J].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2008(2):180-184.
    [20] 贺艳华,曾山山,唐承丽,等.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[J].地理学报,2013,68(12):1643-1656.
    [21] 焦贝贝,石培基,刘春芳,等.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——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[J].资源科学,2013,35(8):1719-1727.
    [22] 马小娥,白永平,纪学朋,等.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[J].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,2018,39(1):106-116.
    [23] 项清,黄弘,于欢,等.岷江上游流域分形地貌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[J/OL].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:1-15[2022-06-17]. https://navi.cnki.net/knavi/journals/NCST/detail.
    [24] 殷嘉迪,雷国平,乐容潮,等.三江平原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——以富锦市为例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17,24(6):300-304,312.
    [25] 杨忍,刘彦随,龙花楼,等.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空间指向性的地理要素识别——以环渤海地区为例[J].地理研究,2015,34(6):1077-1087.
    [26] 王智平,胡春胜.村落与农田及土地利用关系的生态学探讨[J].生态学杂志,1999(1):74-78.
    [27] 赵元,胡月明,张新长,等.农村居民点耕作距离空间分布特征估测分析[J].地理科学,2016,36(5):760-765.
    [28] 郑文武,刘沛林,周伊萌,等.南方稻作梯田区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——以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为例[J].经济地理,2016,36(10):153-158,200.
    [29] 周扬,黄晗,刘彦随.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[J].地理学报,2020,75(10):2206-2223.
    [30] 方健,杨兴柱,朱琳.黄山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[J].热带地理,2017,37(2):277-285,292.
    [31] 汤国安,赵牡丹.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——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[J].经济地理,2000,20(5):1-4.
    [32] 田光进,刘纪远,张增祥,等.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[J].遥感学报,2002,6(4):307-312,326.
    [33] 田光进.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[D].北京: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(遥感应用研究所), 2002.
    [34] 闫庆武,谭学玲.基于GIS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——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[J].干旱区资源与环境,2017,31(5):107-112.
    [35] 蔡为民,唐华俊,陈佑启,等.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[J].资源科学,2004,26(5):89-97.
    [36] 刘仙桃,郑新奇,李道兵.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——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[J].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,2009,25(2):30-33,93.
    [37] 吴春华,胡远满,黄培泉,等.基于最小阻力模型阜新市城市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[J].资源科学,2013,35(12):2405-2411.
    [38] 郑文升,姜玉培,李孝环,等.公安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影响因子评价——基于GWR的空间异质性分析[J].人文地理, 2015,30(5):71-76.
    [39] 苏木兰,戴文远,黄华富,等.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整理潜力分析——以福州市七县(市)和平潭为例[J]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5,31(4):38-48.
    [40] 潘杰华,孟展,夏敏,等.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[J].农村经济与科技,2016,27(21):232-234.
    [41] 杨辉,张晓荣,段德罡.陕南秦岭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法[J].规划师,2016,32(5):131-135.
    [42] 代雍楣,师学义,段文杰.基于分形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研究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16,23(6):278-283,289.
    [43] 何炬,张雪松,邓振,等.多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[J].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,2019,40(6):8-17.
    [44] 唐芳,李阳兵,王权,等.岩溶槽谷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[J].自然资源学报,2021,36(4):978-992.
    [45] 胡贤辉.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[D].武汉:华中农业大学,2007.
    [46] 郑梅.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研究——以宁乡县为例[J].农村经济与科技,2015,26(7):21-23.
    [47] 谭雪兰,周国华,朱苏晖,等.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[J].地理科学,2015,35(2):204-210.
    [48] 龚健,杨建新,李亚芳.基于案例推理元胞自动机的农村居民点变化模拟[J].资源科学,2015,37(9):1797-1806.
    [49] 彭金金,孔雪松,刘耀林,等.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配置[J].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,2016,32(5):52-58.
    [50] 魏梦君,王云平.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——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比[J].湖北农业科学,2019,58(8):154-158.
    [51] 刘晓清,毕如田,高艳.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——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[J].经济地理, 2011,31(5):822-826.
    [52] 牛海鹏,杨肖雅.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孟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[J].农业机械学报,2019,50(2):153-162.
    [53] 杨春梅,徐小峰,张豪,等.基于三生空间功能的上海市农村居民点特征演变及优化研究[J].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 2021,30(10):2392-2404.
    [54] 何建华,贾宁,李亚静,等.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21,37(14):258-265.
    [55] 韦红吉.黔江区小南海镇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[D].重庆:西南大学,2013.
    [56] 杜相佐,王成,蒋文虹,等.基于引力模型的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——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[J].经济地理,2015,35(12):154-160.
    [57] 马利邦,豆浩健,谢作轮,等.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研究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9,35(3):246-255.
  • 加载中
计量
  • 文章访问数:  228
  • HTML全文浏览量:  6
  • PDF下载量:  4
  • 被引次数: 0
出版历程
  • 收稿日期:  2021-12-08

目录

    /

    返回文章
    返回